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专家建言“软硬兼施” 打造智慧城市“最强大脑”
阅读量:7273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9

本文共 84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
9月9日,第六届中国智博会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。与会专家表示,要建设“耳聪目明”的智慧新城市,需要打破信息壁垒,用“智在技术、慧在人文”的“软硬兼施”法,才能给予城市“最强大脑”。

智慧城市被看作是缓解“大城市病”的良方。比如,想出行,可先在家查询手机电子站牌,全程精确掌控时间;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水电暖、通信、物业等项目在线缴费……这一切,在智慧城市里,都将成为常态。

但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,出现了诸如“信息孤岛”、“碎片化假智慧”等问题。由于缺乏系统规划,虽然部分城市匆匆上马了很多智慧项目,但是碎片化的项目很难互联互通,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。

“城市建设、环境、教育、医疗等数据都分布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,而且很多数据都重复交叉,如果不解决共享问题,将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巨大挑战。”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认为,让政府和企业合作起来,才能把城市大数据用好。

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也表示,要警惕碎片化“假智慧”现象,比如在“智慧医疗”中,很多OA信息化办公、医院电子病历、网上挂号系统都是碎片化的应用,并不能自动集成。“要把忽略的环节或碎片化应用结合起来,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”毛光烈说。

此外,当“硬”的科技手段达到标准后,容易陷入“技术为中心”误区。如何将城市的规划管理智慧地与人相连,是智慧城市可否落脚的“软”关键。

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认为,智慧城市的核心是“以人为本”,关键是建设实效,本质是改革创新。智慧城市是人作为传感器的叠加,过去过度强调信息的先进性,忽略了规划管理能力的作用和人文素质的发挥。因此,回归智慧城市“以人为本”的建设初衷显得尤为重要。

“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,一定要有工匠精神,避免急于求成的想法。”单志广表示,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时,一定要避免对近期发展估计过高、对长远规划不足的问题,智慧城市一定要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、安居乐业等“人”的问题,这比打通技术壁垒更为重要。

本文转自d1net(转载)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Robot Framework学习笔记(十一)------ 分层设计
查看>>
SecureCRT 上传文件的两种方法 Zmodem、SFTP
查看>>
eclipse tomcat plugins run 404
查看>>
MSP430F149学习之路——PWM信号
查看>>
unity 文档翻译
查看>>
Sending post
查看>>
剑指Offer —— BFS 宽度优先打印
查看>>
协变 & 逆变
查看>>
maximum-gap(经过了提示)
查看>>
正则表达式对IP地址的限制
查看>>
前台ajax传数组,后台java接收
查看>>
js如何将字符串作为函数名调用函数
查看>>
Android程序的安装和打包
查看>>
P1508 Likecloud-吃、吃、吃
查看>>
HTML.3列表
查看>>
第 19 章 用户帐号
查看>>
PSR-1 基础编码规范
查看>>
Hive UDF开发实例学习
查看>>
5B - 一只小蜜蜂...
查看>>
消息队列NetMQ 原理分析4-Socket、Session、Option和Pipe
查看>>